心理物質建設雙管齊下 塑造圍城健康煥發面貌

張貼者: atallog On 星期五, 12月 14, 2007 0 意見
  • 近日,天水圍 成為政府官員、商界、政界人物的活動焦點,他們爭相前往天水圍探訪居民,探討如何協助居民改善生活,走出悲情,一時之間,天水圍成為香港社會展示「同胞物與,痌瘝在

    抱」情懷之地。這應與政府幕後推動有關,要集官民結合之力,幫助天水圍居民。不過實際效果如何,會否只是三分鐘熱度,尚待觀察。而以天水圍問題的本質,是規劃失誤所致,如此三招兩式,只能營造氣氛,最終必須政府以更大、更多和更實際投入,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天水圍的悲情基因。

    在政府推動之下,近期商界都把目光投向天水圍。大型快餐連鎖店大家樂 ,正構思「北水南調」計劃,於天水圍招聘400至500名員工,提供專車接載他們到中環 、金鐘、銅鑼灣 等勞工短缺的地區上班,時薪約有20元,並會把早上交通時間計算在上班時數之內,以補償居民跨區上班的時間損失;昨日,勞工處 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亦在天水圍舉辦招聘會,8間飲食業公司共提供約600個職位空缺,包括侍應、廚務助理、店務助理、收銀員、文員、店舖主任和經理等,大部分月薪介乎5000至1萬元,也有交通津貼,超過八成要求中三或以下學歷,約七成適合沒有相關經驗的求職者申請。有地產代理也要在區內招聘200人,到區外工作,獲取錄者每月可以得到300至500元交通津貼等。

    除了飲食業招聘居民到區外工作,日前,有政黨邀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長馬時亨 和常任秘書長蔡瑩璧,陪同30多名商界代表到天水圍考察,團體提出濕地公園 開辦名牌特賣場,與濕地公園連線包裝成旅遊景點;有人提議辦室內平民夜總會,居民只要付出廉價場租便可跳舞,唱歌、兼飲茶吃飯,同時可給居民製造職位;有人打算在區內開辦夜間託兒所,協助有需要家庭;也有建築界人士建議政府撥地,供製造預設組件,聘用天水圍居民當建築工人;有遊戲展的負責人,特別把招聘會移師天水圍,吸引區內中年婦女、青少年和失業者應徵。可以說五花八門,其中不乏創意。

    上述一些已知構思,如果能夠相繼開展和落實,肯定可以幫助到部分天水圍居民,區內整體氛圍,某一程度也可以得到改善。近年,許多企業為了在公泷間建立良好形象,都投入資源,盡其社會企業責任,天水圍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現成機會,縱使企業有從本身利益出發考慮,參與協助天水圍居民,但是企業的投入,與居民同享雙贏成果,無論怎樣都應該予以肯定。

    天水圍突然變成一個商機處處、工作職位集中之地,這種情,其實只是反映整體社會的繁榮向下滴流(trickle down)而已。天水圍居民多是低技術和低收入階層,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,香港經濟衰退,景氣低迷,這個階層的市民最受衝擊,加上天水圍住處偏遠,往返市區耗時,交通費昂貴,形成區內貧困情更加惡化,近年雖然經濟復蘇,但是市面的繁榮向下滴流緩慢,絕大多數低下階層市民,都未分享到繁榮的成果,生活質素未見改善,卻要面對生活開支增加,通脹重臨,交通費用增加的情。對於天水圍低下階層的居民而言,困境尤其突出。

    各界現在湧到天水圍舒展情懷,希望不是香港人一窩蜂、趁熱鬧的另一次翻版。最怕出現一番即興蜻蜓點水式場面後無以為繼,天水圍打回原形,假如不幸發生這樣的情,對於天水圍居民的衝擊,可能較諸從來沒有人對他們表示關懷,更加難以承受。因此,政府一輪鼓動之後,如何維持這股熱情於不墜,是政府的責任。

    透過社會參與,調動市場力量協助天水圍居民自力更生以外,政府應該就早年的規劃失誤,盡快補救。首先是盡快增加區內必須設施,例如天水圍最快10年才有醫院,遇有緊急醫療事故,就要遠赴元朗,居民與服務斷線,對一個社區來說,容易埋下隱閉與悲情的種子,因此盡快給天水圍居民提供必須服務設施,刻不容緩。其次是不宜再安排更多低下階層(特別是新移民 )市民遷入天水圍,應該引入更多中產階層,以優化區內居民的經濟能力組合,注入新動力,以強化本地商業活動,增加區內就業機會,從而減輕居民必須跨區找工作而更加突顯的交通問題。

    政府和社會各界有心人對天水圍的投入,現在處於心理建設階段,我們認為要有足夠的物質建設(例如足夠的服務設施),心理物質雙管齊下,才有可能塑造天水圍居民的自信與健康煥發的精神面貌。根本上,社會參與只是從旁協助,最終使天水圍走出悲情,還是政府的責任。